公共体育课程标准
发布人: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0-11-23   浏览次数:175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05014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理论实践一体

适用专业

所有

开设学期

第一学年第1和第2学期

学时/学分

62/4

编制人

田杨

审核人

吴云

编制时间

202011

审核时间

202011

课程定位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发挥体育过程的特殊功能。同时,根据高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学生业特点和未来职业工作特征,以发展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职业适应性为根本任务,从而实现高职体育课程以职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理念。体现“强健体魄、满足兴趣、提升素养、服务专业”的高职体育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 掌握各类运动项目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身体健康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强肌肉弹性,提高关节灵活性及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与完善;

3.心理健康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热情、向上、自信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

二、课程对应的岗位及能力要求

岗位任务

能力要求

运动项目学习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机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体质测试

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完成学生体质测试任务。

体育理论学习

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体教学中。

三、课程基本目标

能力描述

知识目标

职业技能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

专业能力

1.运动项目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2.培养体育观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全面发展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跑、跳能力。

1.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2.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社会能力

1.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体育运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1.促进人体活动能力的提高;

2.增强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1.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

2.以健康为本,实现“三维”的体育目标,即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

方法能力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体育项目锻炼、课外体育训练,参加体育竞赛;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锻炼、比赛,增强体质。

1.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

2.具备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并力求达成终身效果;

2.让学生自觉进入体育人口的行列。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学生可以参加体育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内容说明

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共开设项目如下:足球、篮球、排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健美操、体操、形体训练、武术套路、八段锦、舞龙舞狮。各项目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序号

知识模块

考核目标

学时分配

1

理论课和理论考试

掌握

4

2

体质测试

掌握

4

3

项目教学内容

掌握

1820

4

期末考试

掌握

4

5

 

 

 

学习基础

1. 前导课程

介绍各运动项目的历史以及发展现状;

可以观看相关视频。

服务课程:

交流活动:通过观看、组织或参与校园体育文化节、运动会运动赛事、汇报演出了解相关运动项目

②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和身体灵敏、协调能力

学生基础:

① 具备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

② 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考核评价

考评项1

考评项2

考评项3

考评项4

考评项5

出勤和课堂表现

理论考试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

期末考试

(考核方式)

10%

10%

10%

70%

(权重系数)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形成性考评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考评”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淡化期末考试的比重, 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 对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考核方法: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 (30%) +考试成绩 (70%)

五、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1、总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运动项目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灵活性及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与完善;

2.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热情、向上、自信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

4.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并有组织比赛的能力;

5.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体育项目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在其未来职业发展领域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内容:

1.运动项目历史,国内外开展情况等。

2.运动项目技术和战术。

3.运动项目规则、裁判法。

4.运动项目裁判员实践。

、考试

(一)理论考试

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理论考试,考试采用“互联网+”无纸化操作。考试时间90分钟,50道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判断题),满分为100分。

(二)期末考试

    教师组织本班学生进行期末考试。具体考试标准根据各项目考试标准和方法执行。

2、项目/情景教学方法

序号

教学任务/情景实施

教学方法

1

任务(情景)一:

任务(情景)二:

(注:选择“任务”或“情景”)

现场教学:

注:根据各项目情况进行

2

任务(情景)一:

任务(情景)二

(注:选择“任务”或“情景”)

现场教学:

教学条件

场地: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馆、网球场、棒垒球场、室内场地等。

器材:各种体育器材及辅助训练器材。

教学资源

1.参考教材:《高职体育与健康实用教程》;

2.定期举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3.网络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

根据各项目情况得出教学建议。